六境

六境
The six fields of the senses, i. e. the objective fields of sight, sound, smell, taste, touch, and idea (or thought); (sa) rūpa, form and color, is the field of vision; sound, of hearing; scent, of smelling; the five flavors, of tasting; physical feeling, of touch; and mental presentation, of discernment; cf. [lang id =1028]六入; [lang id =1028]六處 and next.
* * *
指六根所取的六種對境, 亦為六識所感覺認識的六種境界。 即色、 聲、 香、 味、 觸、 法。 此六境猶如塵埃能污染人之情識, 故稱六塵。 此六境即: 一、 色境: 是眼根所對之境, 為眼識所緣的對象。 有顯色、 形色、 表色三種色。 二、 聲境: 是耳根所對之境, 為耳識所緣的對象。 有執受大種因聲, 非執受大種因聲, 俱大種因聲。 三、 香境: 是鼻根所對之境, 為鼻識所緣的對象。 有好香、 惡香、 平等香。 四、 味境: 是舌根所對之境, 為舌識所緣的對象。 有苦、 酸、 辛、 甘、 碱、 淡六種。 五、 觸境: 觸境是身根所對之境, 為身識所緣的對象。 有地、 水、 火風四者是能造之觸, 其所造的假觸, 有輕、 軟、 滑、 澀、 冷、 渴、 飽、 饑等多種。 六、 法境: 五根五境之外, 還有‘無表色’, 此又名法塵, 這不是眼、 耳、 鼻、 舌、 身五根所對、 五識所取的境界, 而是意根所對, 為意識所緣的對象, 及自識所變, 有可緣義之色。 此又名法處所攝色, 此是假境, 略為三種, 一者可見有對, 如顯色等;二者不可見有對, 如眼根等, 三者不可見無對, 約指意業而言。 見《俱舍論》卷二所載。
* * *
又名六塵, 即色、 聲、 香、 味、 觸、 法。 因此六法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對之境, 故名六境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написать курсовую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